7月9日9时,秭归县泄滩乡陡峭的橙园上方,4架无人机如同轻盈的飞鸟,穿梭于山壑之间,将满载秭归夏橙的果筐稳稳吊运下山。
此刻,70公里外的秭归鸿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培训基地内,技术员轻点鼠标,屏幕上泄滩乡的无人机作业标识瞬间由红转蓝,飞手邓双的吊运轨迹、作业面积实时呈现——这幅“云端”操控、地空协同的智慧图景,正是秭归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通讯员彭强 摄
曾经,坡陡壑深、劳动力短缺像两座大山,横亘在秭归农业发展之路上。肩挑背扛的传统方式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且充满风险。如今,无人机化身智慧“搬运工”:田间一人挂筐,起降点一人卸筐,飞手一人操控——简洁高效的“一机三人”模式,彻底解放了橙农们的肩膀与脊梁。
通讯员彭强 摄
“从喷洒艰难起步,到实现50公斤载重突破,当我们的机器吊起百斤果子,老乡们终于点头了!”鸿来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辉德感慨道。公司发展史就是一段“破壁”史:
2019年购入载重仅20公斤的
小型无人机探索植保
2023年T50机型
成功打通脐橙空中运输通道
目前
700余台无人机组成的“天网”
已将服务拓展至播种、施肥
巡田、吹雪、应急救援等多元场景
技术唯有扎根乡土、精准适配,方能迸发强大生命力。为解决山区消防难题,鸿来对喷药系统进行专利改造:4根喷管集束化,实现快速精准投水灭火,将科技力量巧妙融入山地需求。
通过“管理+制度+技术”三重保障体系,100多支鸿来服务队已覆盖全县12个乡镇167个村,年社会化服务飞防面积达100万亩次,吊运量高达80万吨,服务版图已延伸至蔬菜、茶叶等多元产业。
4月28日,秭归县彭家坡村脐橙园上空,无人机编队来往穿梭,精准吊运轮晚脐橙。通讯员彭强 摄
这派火热的创新实践,离不开秭归县精心培育的政策沃土。近年来,秭归打出强有力政策“组合拳”:
叠加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
与地方特色产业奖补
2021年以来兑付补贴超815万元
惠及无人机310余台
对飞防、吊运作业
分别提供每亩8元、25元的
专项补贴
投入70万元建设起降平台9处、充电桩12处,并计划在全县乡镇新建平台超千个,部署移动储能充电车200余台。
秭归县郭家坝镇一飞手吊运脐橙并用无人机充电桩为电池充电。通讯员 周仕伟 摄
县人社局创新将农业无人机飞手纳入农村社会化服务职称评审体系,已有9人获评初级职称;累计为60名个人、38家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约1.33亿元……
7月9日 培训人员为学员授课 周仕伟 摄
农用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带动本地千余人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约6万元,更成为吸引青年返乡的“强磁场”。00后青年郑堃组建专业采果团队,年收入逾百万元;技能大赛冠军谭龙飞带领团队深耕脐橙全链条管护服务,成为行业新锐力量。
7月9日,秭归县无人机培训机构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指导、实践操作等方式,加紧对学员进行农用无人机操作技能培训,助力农田管理,增产增收。通讯员彭强 摄
目前,秭归持证“飞手”将近2000人。秭归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联合鸿来公司打造“秭归飞手”劳务品牌,推动该品牌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预计未来三年
“秭归飞手”专业服务团队
将覆盖鄂西及周边省份主要农业产区
年服务面积超过百万亩
带动更多农民掌握“空中技能”
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增收
7月9日 秭归县无人机培训学员与培训人员合影 周仕伟 摄
从“无人飞”到“有人才”,从“运橙子”到“建生态”,秭归正依托这方小小的无人机,在连绵群山中勾勒出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崭新蓝图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