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澍森 通讯员 刘天泉 何进
“今后家里再不用去别家挑水吃了!”7月10日傍晚,江陵县熊河镇永兴街村二组村民沈作茂拧开家里的水龙头,当清冽的自来水喷涌而出时,这位六旬老人高兴不已。
沈作茂家是村里出了名的“用水困难户”。他家的院子与主供水管道直线距离不过400米,但是经过沿线十多户邻居层层“截流”,用水高峰期时他家经常断水。
“抽上来的都是空气,热水器成了摆设,洗热水澡都成了难题!”近几年,沈作茂每天至少挑水3次,肩头被压出了茧。
永兴街村全村900多户4161人,2005年开始用上自来水。随着洗衣机、热水器等电器快速普及,村民用水需求猛增,村里的水压渐渐跟不上了。其中二组和八组情况最为严重,超过100户村民在高峰期用水难以保障。
村民们找到村干部理论,村干部又将情况反映到县住建、水务等部门,希望对村里的管道进行改造升级。可是一算账,每家每户得分摊9000多元。村民不愿意,村集体没能力,这事便一直搁置至今。
今年1月,随着沙岗镇最后6户居民家中接通自来水,江陵县自来水入户实现全覆盖。
管道入户只是第一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陵县推动干部下沉一线,真听、真看、真解决问题。经过摸排,永兴街村二组和八组的供水难题再度进入主管部门视野。
永兴街村水管改造的担子,落在了县住建局副局长王文的肩上。一番入户走访后,王文反复翻看笔记:管网超期服役、城乡水价剪刀差、高昂改造成本......
“群众等不起,这件事必须赶快干!”6月初,王文拉着熊河镇人大主席熊礼富、江陵银龙水务公司总经理方杰,前往农户家中现场办公。
王文多方奔走协调,在各方支持下,一个“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垫资先行、后续统筹”的方案迅速成形:由县财政紧急垫资,委托银龙水务公司优先解决缺水最严重的永兴街村二组和八组,其余改造按程序后续推进。
梅雨滂沱,工地化为泥潭。为了尽快让村民用水无忧,王文数次到现场指挥抽排。6月30日,沈作茂家沉寂10年的太阳能热水器指示灯倏然亮起,永兴街村水管改造工程顺利完工。至此,江陵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终于“画圆”。
目前,江陵县102.5公里主管水网焕然一新,村社城乡供水一体化基本实现100%覆盖,惠及群众30余万人。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各项指标全面优于国标。
7月2日,在王文穿针引线下,县发改局组织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初步拟定江陵县自来水每吨价格由原来的2.05元至3.5元,统一降至2.05元/吨,预计今年9月完成水价核定工作,乡镇水价最高降幅达43%。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