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7月28日电 题:倾听历史的回声——记美国飞虎队夏令营代表团瞻仰格伦·本尼达墓
新华社记者乐文婉
7月28日,在湖北红安一处青松环绕的墓园,80余名美国访客在飞虎队队员格伦·本尼达的墓碑前排起长队。他们手持菊花,肃穆静立。墓碑上,格伦身着挺阔的飞行员制服,意气风发。不一会儿,碑前便铺满鲜花。
当天,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率飞虎队老兵后代及多所飞虎队友谊学校的师生瞻仰李先念故居与格伦墓。随后,一部名为《飞虎情缘》的纪录片,向大家娓娓道来这位美国飞行员与中国结下的生死情谊。
7月28日,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美国“飞虎队”夏令营代表团成员在李先念故居观看纪录片《飞虎情缘》。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1942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不久,18岁的格伦加入美国空军。经过近一年训练后,他被派往中国战区,成为美国陈纳德将军领导下飞虎队的一员。在第80次任务中,格伦的战机在对日军汉口基地发动攻击时遭围攻,尾翼被击中,坠入湖北监利市周老嘴镇的下凤湖。
跳伞逃生的格伦身负重伤,降落在稻田中。看到这个金发碧眼的“天外来客”,当地村民既惊讶又警惕。格伦掏出《中英文对话本》和一面美国国旗,用生硬的中文说:“美国,美国。”
村民们很快做出决定:救人。他们将格伦转移到附近的农家,不久后附近的抗日游击队闻讯赶来。为防止日军追踪,大家把格伦坠毁的飞机挂上重石,沉入湖底。
一场营救美军飞虎队队员的行动如同接力般展开,大伙轮流用担架抬着格伦,昼伏夜行,穿过日军控制区。
“他们对我实在是太好了。”格伦在纪录片中说,“他们不论给我什么食物,只要我吃完了,下次他们一定会给我更多。”
历经20多天的艰难险阻,格伦被转送到李先念任师长的新四军第五师师部疗养。疗养期间,格伦还通过打乒乓球和官兵们建立了深厚友谊。
伤愈归国的格伦成为一名消防员。“因为他希望去救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就像他年轻时,从中国人那里得到救助一样。”格伦的长子爱德华·本尼达说。
2005年和2010年,格伦曾两次重返中国,受到热烈欢迎。然而,2010年10月,当格伦从中国回到美国家中后,突发心脏病,不久便与世长辞。按照遗愿,格伦的部分骨灰被安葬在红安县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我一直和中国人民有着难舍难离的感情,任何东西都无法回报他们的救命之恩。我欠中国人民的东西太多了。”格伦在纪录片中含泪说道。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陈纳德于1941年组建。他们在中国、缅甸等地英勇作战,抗击日本侵略者。在历次战斗中,200多名飞虎队队员被中国民众营救,数千名中国人为此献出了生命。
7月28日,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杰夫·格林(左二)在格伦·本尼达墓地献花。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纪录片放映时,不少美国学生哭了又笑,笑了又哭。影片落幕,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孩子们,你们参与见证了这段历史。你们是美国的小小民间外交家,希望你们回家后告诉你们的朋友和家人美中两国的动人友谊。你们要告诉大家在中国的见闻,以及在中国建立起的友谊和学到的知识。你们记住了吗?”杰夫·格林问。
“是的!我们记住了!”美国青少年们高声喊道。
7月28日,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学生们排队在格伦·本尼达墓地献花。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 摄
此行,美国飞虎队中唯一一位华裔队员李国静中尉的女儿安娜·李也携女儿莉莉·李到访中国。
“这是一趟让我大开眼界的旅途。我拍了很多照片,我很兴奋能带着这些记录回家向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展示。”莉莉·李说。
“传承两国友谊需要每个孩子的参与。一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40年前,而现在,这些到访中国的孩子将回到美国,他们或许能让更多美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更加开阔、更加真实。”安娜·李说。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