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夜话|太和巧解“马蹄足” 少女终圆行走梦

时间:2025-08-15 18:43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听众朋友,晚上好。这里是十堰广播电台《太和夜话》,我是文艺。今晚,让我们走进太和医院骨科五病区,聆听一个打破命运枷锁、重燃生命希望的真实故事。

一个女孩,从六岁起,右腿仿佛被无形的枷锁束缚,每一步行走都异常艰难。十年间,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希望的火苗几近熄灭……直到来到太和医院骨科五病区,一次突破性的“三重矫正术”,终于为她撬开了重生的幸运之门。

“医生,求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太和医院骨科五病区诊室里,一位母亲带着哭腔的恳求,打破了平静,也揭开了一段长达十年的求医之路。

故事的主角叫小丽(化名)。2015年夏天,六岁的她被妈妈发现右小腿变细,走路不稳。起初,家人以为是孩子淘气摔跤。可时间流逝,异常却日益明显:右脚踝渐渐僵硬,脚趾不受控制地向地面蜷缩。

十年求医,漫长艰辛。检查单堆积如山,病因却始终不明。随着右腿萎缩加重,步入青春期的小丽,心中的阴影也越来越深。她变得沉默寡言,那个本该阳光灿烂的女孩,在病痛的重压下,关上了心门。

转机出现在2023年。十四岁的小丽在一次MRI检查中,被确诊为罕见的“脊髓纵裂伴栓系综合征”。病因虽明,如同黑暗中看见一丝微光,家人稍感安慰。虽进行了松解手术,但肌肉萎缩和严重的马蹄内翻足依然存在。

时间来到2025年。带着最后一线希望,十六岁的小丽走进了太和医院骨科五病区。吴五洲主任解释说:“这就像一棵小树被铁丝紧紧捆住,神经在牵拉中不断受损,导致肌肉萎缩、足部变形……”严重影响了她的基本生活。

面对复杂病情,吴五洲主任团队反复研究,精心设计,最终制定了一套松解禁锢、释放关节、重塑未来的“三重矫正”方案。

7月16日,手术室内。吴五洲主任精准操作,延长了那根被“缩短”的跟腱,小心松解了被“冻结”的踝关节。最后,一个环形外固定架稳稳固定在小丽的右腿上,为她向先天禁锢发起了挑战。

术后第一天,希望初现!查房传来好消息:小丽的右脚角度已奇迹般接近正常!主管医生轻触支架调节钮,笃定地说:“接下来六周,我们将像‘校准时间’一样,让这只脚,找回它失散十六年的正确轨迹。”

一周后,康复室里。当康复师稳稳托起小丽的右腿,她的脚掌,时隔十年,终于再一次完整、平稳地触碰到了地面——瞬间,压抑十年的泪水夺眶而出。小丽哽咽道:“原来……平平稳稳站着,是这么舒服……”一旁,母亲早已泪流满面,颤抖着用手机记录下这珍贵一刻。镜头里,女儿挺直的脊背,与阳光下闪耀的外固定架,共同勾勒出名为“希望”的画面。

脊髓栓系综合征,一种发病率仅约万分之二的先天疾病。而小丽合并的脊髓空洞和隐性脊柱裂,更让神经损伤雪上加霜。但坚韧的生命,总能找到破土而出的力量。

如今,望着窗外操场上奔跑的身影,小丽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光:“毕业典礼上,我想自己走上演讲台。”她的手机里,悄悄收藏着数百个舞蹈视频。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旋转、跳跃……此刻,仿佛正随着右踝支架每一次轻微的调整,一点一点,从梦想照进现实。

十年求医路,荆棘密布;一朝破枷锁,浴火重生。

太和医院骨科五病区,用精湛医术与仁爱之心,为这个女孩撕开了命运的裂缝。那曾经被迫蜷缩的青春之花,终将在阳光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让我们共同祝福小丽,愿她早日稳稳地站在属于她的舞台中央,光芒万丈!

这里是《太和夜话》。愿每一个不屈的生命,都能被温柔守护,被希望照亮。明晚同一时间,我们继续聆听这座城市的心跳与温暖。

(节目编辑:雷勇 龚艳琳  通讯员:李毓霞  播音:文艺)

编辑:思渺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