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 “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 战略的提出,为十堰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 “加速键”。
作为战略核心承载地,十堰市与武当山特区立足 “仙山、秀水、汽车城” 独特优势,紧扣 “山上增光添彩、山下腾笼换鸟” 发展思路,在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客源拓展、服务升级等方面持续发力。
两年多来,这座承载千年道韵的城市,正以文旅融合为笔,绘就一幅从 “过境地” 到 “目的地”、从 “观光游” 到 “深度游” 的转型画卷,朝着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破局:文旅新业态激活千年IP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曾是武当山文旅发展的痛点。2022年前,武当山年游客量长期徘徊在800万人次左右,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文旅消费潜力难以释放。“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战略实施后,十堰市将“山下沉浸式项目激活山上存量资源”作为破局关键,“武当一梦”沉浸式演艺主题园区应运而生。
这座占地5.4万平方米的文旅综合体,以“文化+科技+国际化” 为内核,构建起沉浸式演艺、数字文化体验、非遗活化三大核心板块。主秀《武当一梦》用70分钟时间,将武当历史文化浓缩为一场视听奇观;《仙界迎宾》《胜境仙踪》等巡游演艺,通过威亚、全息投影与古装NPC互动,让游客“穿越”千年;百米实景瀑布与无人机联动的“太极威灵”光影秀,单场演出就能吸引超5000余人驻足。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自2025年春节运营以来,“武当一梦” 的“文化场景化”策略便立竿见影——游客在武当山的日均消费从以往的98元跃升至352元,停留时间也从以前的6小时延长至2.8天。
不只是 “武当一梦”,武当山特区还同步打造了“太极之夜”街区、玉虚宫花灯会等夜游项目。2025年春节期间,玉虚宫花灯会融合武当文化、道家元素与中国年俗,累计接待游客35万人次;大岳武当城、玉虚街等夜游街区,将武当山特区老营古镇装扮成流光溢彩的“清明上河图”,夜间经济贡献率突破41%,彻底打破了以往仅靠“日光经济”的困局。
在新业态带动下,武当山文旅生态实现重构。2025年上半年,武当山特区累计接待游客798万人次,同比增长37.35%。更可喜的是,文旅联动效应持续凸显:丹江口水库游船预订量增长300%,神农架景区推出“问道武当・探秘神农”联票,鄂西北文旅共同体雏形初具。
提质:全链条服务擦亮武当品牌
“从购票到登山,全程都很顺畅,外币兑换点、登山外骨骼助力器这些设施特别贴心。”来自慕尼黑的游客马克,在体验武当山智慧旅游服务后,忍不住在社交媒体点赞。
文旅发展,服务为王。十堰市将“游客至上”理念贯穿始终,从智慧化、国际化、品质化三个维度,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智慧旅游建设按下“快进键”。武当山景区全面推行“一票制 2.0”,整合“门票交通+度假住宿+文化深度体验”,实现从单一门票经济向多元消费转变;开通实名制线上预约购票及金顶景区分时预约,“一码游武当”覆盖游客全流程;索道排队叫号系统、200台登山外骨骼助力器的投入使用,让游览更省心。
国际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作为湖北“神武峡”文旅主轴的关键节点,武当山设立全省首家景区外币兑换点,开发多语种智能导览和讲解系统,组建专业外语服务团队;与瑞士少女峰、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成立“世界生态名山联盟”,共研低碳游览标准;每年举办国际交流活动30场以上,吸引3万多名“洋弟子”研习武当武术,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文旅消费场景不断丰富。十堰市深挖武当文化内涵,开发超千款文创产品,“武当有礼”品牌叫响市场。湖北武当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2025湖北旅游商品大赛中斩获“一金双铜”;非遗美食街、汉服换装馆、文创市集遍布景区,让游客“吃武当菜、喝武当茶、用武当产品”;45个武当武术推广中心全球分会、30余款药食同源产品、6 大类24个研学课程体系,构建起 “文旅+武术+康养+研学”的全链条消费生态。
拓界:全球视野构建文旅新格局
“‘神武峡’不仅是一条旅游线路,更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载体。”在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上,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第九届秘书长让・路易・巴拉德罗的评价,道出了十堰市推动文旅 “走出去”的初心。
作为 “神武峡”国际黄金旅游线路的北起点,十堰市以武当山为核心,主动链接全球资源,推动湖北文旅从“区域品牌”向“国际名片”升级。
2025年7月10日至12日,2025“神武峡”国际文旅推介活动在十堰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旅行商、企业家、媒体代表齐聚武当山,共同见证这条串联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等9处5A级景区的“绿色奇迹走廊”正式走向世界。活动期间,“神武峡”国际生态文化旅游自驾线路推广联盟成立,十堰与宜昌、神农架、恩施签署合作协议,推进旅游交通、产品、营销一体化;中国旅游集团等企业承诺打造线上线下立体运营模式,助推“神武峡”拓展国际客源市场。
近年来,十堰在客源拓展方面接连打出“组合拳”:组织挪威等 2个境外团队近90人来堰游览;开行川渝、鄂赣方向“万人专列游十堰”10 批次,“万人直通车游十堰”团队39个,京津冀、大湾区飞机团近40个,2025年上半年接待团队数量同比增长120%,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10%;与抖音联合举办“DOU游神韵武当”等活动,200多名抖音达人(粉丝总量超1亿)参与创作,总播放量超3亿次,让武当文化在新媒体平台“破圈”传播。
更值得关注的是,十堰市还推动武当文化标准“反向输出”。与故宫合作开发的文物修缮技术,成为东方古建保护的国际范本;“武当一梦”项目在全球近4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设计界奥斯卡”美国缪斯奖铂金奖,这是中国文旅演艺领域首次获此殊荣;“数字武当”项目通过VR 御剑飞行”、区块链数字法器收藏等创新形式,吸引35岁以下游客占比达58%,让武当文化在海外收获大批 “粉丝”。
未来:锚定千亿目标迈向世界级目的地
“到2025年,力争旅游人次突破1400万、旅游收入超140亿元;到2026年,旅游人次突破1800万,建成生态文旅千亿级产业集群。” 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这组目标清晰地写在发展规划中。
站在新起点,十堰市正以“五个突破”为抓手,推动“湖北旅游 武当突破”战略向纵深发展。
规划引领推进空间突破,《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武当山世界级旅游景区规划》等多项规划编制完成,“世界级景区 +大旅游目的地”双轮驱动格局形成;价值引领推进产品突破,通神沟文旅综合体将打造亚洲最大道文化研学基地,低空飞行、洞穴探险等新业态即将落地;宣传引领推进市场突破,持续深耕北京、深圳、西安等重点客源市场,加快拓展欧美、东南亚国际市场;服务引领推进品质突破,实施“平安武当”三年行动计划,启动11类109个项目,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服务能力;机制引领推进攻坚突破,优化整合13家国有企业划归武当山文旅集团,为文旅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将深入挖掘武当文化的中华‘能级’,推动旅游模式从观光向休养、旅行向旅居、节点向全域转变,努力创建具有‘国际范、中国风、武当韵’的世界级旅游景区。”武当山特区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如今,漫步武当山,晨钟暮鼓与夜游灯光交相辉映,千年古建筑与现代科技和谐共生,这座仙山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中国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答卷。
从“武当突破”到“湖北出彩”,从“区域引领”到“全球对话”,十堰市正以武当山为支点,撬动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让世界看见武当的历史厚度、文化深度与创新活力,让千年仙山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