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晚,多架国际航班落地花湖国际机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10月2日晚,随着“亚洲—西班牙萨拉戈萨”国际货运航线开通,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9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48条,构建起辐射亚洲、连接欧美、通达非洲的全球航空货运网络。
“货到花湖快!”作为全球第四个、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花湖国际机场正释放其超级运力,链动全球,推动临空经济加速聚集。
海里家里鄂州店老板卫国锋展示刚收到的新鲜挪威三文鱼。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从挪威深海飞上国人餐桌
“刚到的三文鱼,快来取!”10月4日上午10时52分,从挪威飞来的B763全货机平稳落地。海里家里鄂州店老板卫国锋赶往机场,提取了6条新鲜三文鱼。
28岁的卫国锋是襄阳人,毕业于鄂州职业大学。今年4月,他带着妻子回到鄂州创业,正是看中了花湖国际机场带来的物流优势。
从挪威深海到鄂州餐桌,空中航程约8000公里。一条三文鱼的“跨洋之旅”,见证了花湖机场从“物流通道”迈向“经济枢纽”的变迁。
截至目前,机场已构建起连接1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49个国际节点城市的空中大通道。
“过去,花湖国际机场更多承担货物中转功能;如今,她已成为带动产业落地、消费升级和区域开放的强力引擎。”鄂州市发改委主任刘扬波说。
数据印证了这一变化:今年以来,通过花湖国际机场进口的三文鱼、波士顿龙虾、榴莲、青蟹等生鲜产品总量突破1.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53.0%、488.7%、383.7%和442.9%。
鄂州海关工作人员查验进口榴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从“空中走廊”成为“开放门户”
2024年,花湖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102.5万吨,增速高达316%,居全国首位。更令人振奋的是,机场直接拉动鄂州市GDP增长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个百分点,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度达23.7%。
数字背后,是花湖国际机场作为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2023年,鄂州携手武汉获批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花湖国际机场正式成为湖北对外开放的“空中出海口”。
目前,保税物流中心(B型)、全国首创的药品进口“跨域口岸”,以及进境水果、冰鲜水产品等五类指定监管场地均已投入使用,机场实行“7×24小时”通关和“机坪直提直装”,通关效率全国领先。
鄂州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已经投用。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智慧口岸建设也在加速推进。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对外开放专班负责人赵麒皓介绍,鄂州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已实现航班查询、出口运单全程追踪、集货补贴申报等功能,并与省“单一窗口”互认互通,1198家企业可“一网通办”。
站在机场北望,燕矶长江大桥主桥墩高耸入云。桥下,三江港、燕矶港船舶有序进出;鄂州北站装卸作业繁忙,鄂州站城际列车穿梭不息;武鄂高速、大广高速车流如织……以花湖国际机场为核心,“水陆空铁”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正在加速成形。
燕矶长江大桥开始架设桥面。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花湖国际机场枢纽发展部副总经理何飞介绍,今年1—9月,花湖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超108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超36万吨,同比猛增138%,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货运航班量达到2.76万架次,仅次于香港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深圳宝安机场,位列全国第四。
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一名外籍主播正在向外推介国产无人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从货运枢纽蝶变高端临空产业生态圈
10月5日,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选品中心二楼,一名外籍主播正通过TikTok平台向全球消费者推介Cosplay手办。
今年4月底,依托花湖国际机场的超级运力,中国(鄂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园快速获批并投入运营。短短五个月,吸引约300家企业注册,70多家企业进驻,实现贸易额22.1亿元。
鄂州花湖国际机场北部货站,投用即爆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为满足业务快速增长需要,花湖国际机场基础设施能级持续提升。3月,南区国际2号货站投入运营,实现货物“一站式”高效通关;6月,智慧公共国际货站项目开工,预计到2026年初,机场总货邮吞吐保障能力将跃升至170万吨。
花湖国际机场首座MRO投用,进场维修的首架飞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鹏摄
8月15日,东航物流华中生鲜港/医药岛项目破土动工,年底将建成年产2万吨的三文鱼加工厂。中康众盛智慧健康科技园、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新科宇航航空维修与改装、度边电子精密制造等项目已投产运营。 顺丰成立鄂州供应链公司,将苹果、卡尔蔡司等40余家企业的仓配一体化业务吸引至鄂州。
三年来,225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在机场周边落地生根。从半导体到智慧健康,从航空维修到纳米科技,以鄂州花湖国际机场为圆心,武汉都市圈高端临空产业生态圈正加速形成。
凌晨的花湖国际机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薛婷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周鹏 通讯员 毕夏夏 刘小进 王星予)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