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旅行,究竟能带来多少种体验?这个长假,从重庆来咸宁探亲的周女士,就意外开启了旅行“惊喜盲盒”——在感受过月亮湾音乐节的青春律动,触摸过三国赤壁的厚重历史,品尝过地道的咸宁风味后,她由衷赞叹:“在咸宁,诗意的栖居、深厚的文化与鲜活的潮流竟能如此完美交融,这一趟,不虚此行!”
周女士的一席话,道出了众多游客与市民的共同心声。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咸宁以满城“桂香”为请柬,铺展绿色生态为画卷,精心打造了一场可观赏、可游玩、可品尝、可沉浸的文旅盛宴,在热闹的长假文旅市场中脱颖而出强势出圈。
以桂为媒:一城秋色成为超级IP
“一到咸宁,就闻到了满城的桂花香,一下子感受到这里的闲适与惬意。”武汉游客陈女士说。
在桂花源风景区,国内最大的古桂群正值盛花期。游客们悠然漫步林下,沉醉于一场纷扬的“桂花雨”,并亲手体验打桂花之乐。
“头一次体验这样的音乐节,晚风、桂香、河畔、音乐、人潮……简直集齐了所有浪漫元素。”“万人同唱我和我的祖国太令人激动了,我也成为了演出的一员……”10月1日至3日,“桂香缘你·悦见咸宁”月亮湾音乐节热闹上演。大小的演出散布于月亮湾街区,游客可以一边偶遇音乐,一边品尝美食,沉浸于“一步一景、声声入耳”的流动艺术场域中。这种“舞台即街区,观众即风景”的形式,不仅让艺术自然地流淌进城市肌理,也为游客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文旅体验。
咸宁有中国桂花之乡的美誉,十一长假期间,咸宁的桂花迎来最佳观赏期,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闻香而来。
为了带给游客丰富的体验,咸宁以桂为媒,精心策划了“桂香缘你·悦见咸宁”金秋旅游季系列活动,不仅奉上满城金黄的美景,还有近百场活动及文旅产品,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收获独一无二的深度体验。仅1-4日,咸宁累计接待游客174.52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30.59%。
以文塑旅:古今交融激活全新场景
10月4日,拥有4600万抖音粉丝的歌手唐艺在咸宁市人民广场激情开唱。
作为“桂香缘你·悦见咸宁”金秋旅游季的重点活动之一,唐艺大型户外直播活动面向广大市民、游客免费开放,吸引了8万人次来到现场,抖音直播间累计观看人数达2000万人次,4日晚冲上抖音直播人气榜第23位,湖北省第1位。
演唱会显著带动了客流增长与文旅消费。
来自哈尔滨的粉丝王芊月为了追随偶像首次来到咸宁,她计划参加完两天直播后,还要在这里留三天赏美景、品美食。
演唱会外围设有文创市集以及特产、美食展销,鸡汤、桂花糕、青砖茶等特产被游客、市民争相抢购。此外,演唱会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订单量同比翻番。
除了文化文艺+旅游,历史+旅游同样展现强劲活力。
作为三国故地,咸宁以“三国赤壁 英雄咸宁”为主题,激活历史文脉新生态。
在三国赤壁古战场,游客不仅在摩崖石刻、拜风台等处聆听历史回响,还通过《借东风》实景剧、“桃园结义”“汉风竞技游园会”等沉浸式感受三国文化。夜幕降临,东风街灯火通明,随着战鼓擂响,1800年前的祈愿仪式重现,近万名游客手持孔明灯,一同点亮放飞。广东游客陈坚真说:“在这里体验到了三国的文化,感觉很好。”
在通城药姑山古瑶村,以瑶族迁徙史为脉络的大型沉浸式民族史诗实景演艺《瑶望千年·云歌》国庆期间上演,这场以山水为舞台的实景演艺激活古瑶村夜游,实现“演出一场、点亮一夜”的联动效应。
这个长假,咸宁以历史文化为纽带,串联起一个个文旅新场景,探索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创新路径。
以绿生金:生态颜值转变发展价值
长假前四日,咸宁现旅游总收入9.9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9.27%。“两节”期间,40多场促消费活动,激发市民游客购物热情。1-3日,全市零售业销售额1.48亿元,同比增长13%。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生态资源向产业效益的持续转化。
在咸安区桂花镇,桂花已从单一的观赏植物,发展成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如今,咸宁桂花融入“一瓶水”的产业链——华彬红牛集团定期收购鲜桂花,让桂香融入饮料;咸宁桂花走进星巴克全国7000家连锁店。
此外,还有桂花蜜、桂花酱、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香薰等产品,据统计,咸安桂花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达14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青山绿水是乡村旅游的“美丽资源”。长假期间,咸宁极具特色的乡村田园风光和温泉康养度假资源吸引八方游客。
武汉游客陈女士特意开车带全家人到崇阳浪口温泉度假,享受在山水之间泡温泉的惬意。
在咸安区桂花镇刘家桥村,游客漫步青石路、泛舟古廊桥,在“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中流连忘返。
贺胜桥鸡汤小镇迎来客流高峰,各地车辆排成长龙,一碗地道鸡汤成为游客必尝的味觉记忆。
与此同时,梓有集、林上美宿等百余家精品民宿综合入住率均超过90%,创下营收新高。
以心留客:暖心举措收获游客点赞
10月2日,来自江西的游客王女士在药姑山古瑶村游玩后已是晚上,由于一时之间打不到车,急着赶路的她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没想到工作人员二话不说自己开车将其送下山。王女士将这次经历发布在网上,表示特别感谢景区和工作人员,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玩。
“原本担心市区停车难,没想到咸宁路边的免费车位这么方便!”来自武汉的游客李杰说。长假期间,咸宁主城区106家单位免费开放14000余个停车位,此外,还推出部分目的地免费高铁接驳公交、直达景区的旅游直通车等出行优惠,收获游客一大波点赞。
更让游客感到暖心的是,赤壁、崇阳等地的政府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平价餐饮,提供的不仅是地道风味,更是一份“像回家吃饭”的亲切感。
此外,对外地游客轻微交通违法“只提醒、不处罚”的柔性执法,以及流动的“志愿红”,在细节处彰显着城市的包容与温度。
“为这座城市的温度打call!”当手机电量告急时,志愿者及时送来充电宝和水,得到帮助的上海游客李先生在朋友圈发文为咸宁点赞。
这些看似微小的暖心细节,让每一位游客的“不虚此行”都化作“后会有期”的真挚期待。
(本报记者 周萱)
编辑: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