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忠义流长。当阳,这座烙印着三国基因的古城,因一场节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第1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落幕之际,一组数据令人振奋:
文化节带动“十一”假期
旅游人次、收入增长20%
签约项目投资额达172.9亿元
……
一场以“忠义千秋 信义当阳”为主题的文化盛宴,如何从地方民俗活动跃升为现象级文旅品牌?其背后,是文化基因的当代激活、产业动能的全面释放和一座城市的创新求变。
古今碰撞:从“庙堂之高”到“街巷之潮”
今年“十一”期间,当阳关陵广场古乐悠扬。三献礼依制而行,两岸嘉宾共诵祭文。庄重的仪式,承载着1800余年关公信俗的厚重。
第1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现场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 张锴 付蓓蓓 摄
当阳街头,潮汕英歌舞擂响战鼓,三国人物Cosplay穿梭于人群,AI机器人化身“关公文化使者”讲述城市新貌。传统与现代在此交锋,迸发出惊人的感染力。
“关公文化还能这么‘潮’!”武汉游客张先楚举着手机连连拍照。他的镜头里,既有古礼的肃穆,也有英歌舞的飒爽、文创市集的喧闹。这场近500人组成的巡游,不仅是一次民俗展示,更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嘉年华。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必须与当代生活同频共振。”当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红豆说。开幕式上,晋剧的豪迈、汉剧的细腻、京剧的庄重,三剧同台演绎忠义精神。还有红高粱地里的复古音乐派对、玉泉山下的古风集市……节庆设计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文化从“观看”走向“参与”,从“庙堂”融入“街巷”。
流量赋能:一节激活一城春水
文化热度直接转化为经济活力。
这个假期,绿沃川民宿负责人李贤君的电话响个不停:“连续7天满房,预订排到了下周。”不仅特色民宿,城区酒店也“一房难求”,夜市人声鼎沸,出租车订单量翻倍。
财神街的文创摊主汪小山忙得脚不沾地:“‘关羽卡通胸针’补了3次货,年轻人特别喜欢。”一批融合关公元素与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成为游客追捧的“当阳好礼”。
第1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现场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 张锴 付蓓蓓 摄
更令人惊喜的是,节会还成为人才集聚的“磁场”。9月28日的“群英荟萃 智聘三国”主题招聘会上,30家企业通过“线下招聘+线上直播+互动体验”新模式,提供1000余个优质岗位,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53人,抖音直播带岗吸引3.17万人次观看。这些岗位中,餐饮服务、民宿运营、文旅策划等第三产业相关岗位占比较大,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节会的辐射力远不止于此。在“楚商回乡”投资促进交流会上,当阳市一举签约18个项目,涵盖文旅融合、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关公的信义精神,是我们最好的招商名片。”市招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认同转化为投资信心,这正是节会的深层价值。
根脉新生:35载磨一剑的坚守
盛况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35年如一日的文化坚守与创新求变。
上世纪90年,当阳依托关陵这一重要文化载体,民间自发组织的关陵庙会应运而生,本地群众自发祭祀,民间艺人自发表演,传统市集自然形成,这个阶段,关公文化在民间土壤中扎根生长,“忠、义、仁、勇、信”的精神通过最质朴的方式传承延续。
进入21世纪,单一的庙会形式已难以满足人们对文化体验的多元需求。当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在庙会基础上拓展内涵与外延,正式推出关公文化旅游节。从单纯的祭祀祈福,到集文化展示、旅游体验、经贸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节庆,关公文化开始释放出更大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第1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现场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 张锴 付蓓蓓 摄
2024年,经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准,关公文化旅游节被列入省部级以下节庆活动保留项目,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和宜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同年12月,当阳关陵、玉泉山显圣处“关圣文化史迹”跻身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两个标志性事件,推动关公文化旅游节进入规范化、高标准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从地方品牌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IP质的飞跃。
“关公不仅在庙堂,更在街头。”李红豆的这句话,道出了35年探索的真谛。如今,这一理念已深深融入节庆设计每个细节。游园会上,游客与“三国名将”互动答题;乡镇活动中,农特产品与非遗技艺同步展示;启动《当阳关公传说》田野调查,让散落民间的故事得以系统整理、永久保存。文化从抽象符号,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鲜活体验。
第12届关公文化旅游节现场热闹非凡,游客络绎不绝。 记者 张锴 付蓓蓓 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关公文化旅游节还成为连接两岸的重要纽带。通过“五洲四海信物共鉴”活动,台湾台南武庙、福建东山关帝庙等两岸关庙代表带来的匾额、香炉复制品等信物,不仅展示着共同的信仰,更见证着血脉相连的情谊。
马来西亚关氏后裔关先生在祭典后热泪盈眶:“这样的仪式,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祖先坚守的信念。”跨越海峡,穿越时空,关公文化成为连接全球华人的精神纽带。
未来已来:青春当阳再启程
盛况之后,当阳已谋划更远的蓝图。
“四个升级”计划铺展开来:
1
巡游活动将扩大公众参与面,打造“全民舞台”;
2
推动“文旅+”向“文旅融合生态”升级,联动体育、农业、工业打造多元场景;
3
10个镇(街道)推出“一镇一品”,形成全域欢庆格局;
4
针对Z世代,开发三国电竞、古风露营等青春文化产品。
“我们要让关公文化不仅‘活’起来,更要‘潮’起来。”当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朱娇艳表示,随着城西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即将投运,“乘着高铁游当阳”将从愿景走向现实,“长坂雄风,信义当阳”的城市品牌将通过现代交通网络,辐射到更广阔的时空。
夜幕下
玉泉山显圣处灯火阑珊
千年之前
关公在此留下“还我头来”的千古壮歌
千年之后
一场文化节会正让忠义精神焕发新生
当传统与创新共鸣、文化与经济共舞,当阳这座忠义古城,已然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节拍,在荆楚大地上谱写着一曲古今交融、生机勃发的“信义”新篇。
编辑:李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