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夜话 | 曾写下三封遗书!太和医生一出手,这波“神操作”绝了!

时间:2025-10-10 17:18 来源:十堰广电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收听十堰广播电台《太和夜话》,我是主持人张昊。今晚,让我们一同走进一个“绝处逢生”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十二岁的王先生。他曾被抑郁症的阴影笼罩,在绝望中写下三封遗书,两次试图结束自己的生命。而一次偶然的提醒,让他走进了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握住了那束名为“希望”的光。

家住谷城的王先生,这两年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原本是意气风发的年纪,却渐渐失去了笑容,连家人为他准备的饭菜,也勾不起丝毫食欲。工作、社交、甚至曾经最爱的钓鱼,在他眼中都失去了色彩。他常常低声自语:“活着没意义。”更令人揪心的是,消极的情绪逐渐转化为极端的行为——他悄悄写下了三封遗书,两次试图轻生,幸好都被细心的家人及时发现并拦下。

“我们不敢让他一个人待着,连厨房的刀具都藏了起来。”在太和医院的诊室里,王先生的妻子含泪回忆。他们曾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过多种药物和心理治疗,但王先生依然深陷痛苦,不断重复着“不想活了”。一次次调整治疗方案,一次次燃起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而归。绝望,像浓雾般笼罩着这个家庭。

就在他们几乎放弃的时候,一位朋友提醒:“要不要去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看看他们的快速抗抑郁门诊?”这句话,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一家人乘车两个多小时,赶到了太和医院。

接诊的是王聪慧医师。她仔细翻阅王先生厚厚的病历,并花了一个小时耐心倾听他和家人的诉说。“每天能睡几个小时?”“有没有突然想伤害自己的冲动?”……每一个问题都细致而温暖。经过系统评估,王先生被确诊为“重度抑郁发作,伴有严重轻生观念”。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常规治疗已难以及时奏效。王聪慧医师迅速上报病例,由十堰市疑难心理与精神性疾病会诊中心主任委员、太和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艾春启教授组织会诊。“患者多次药物治疗无效,属于难治性抑郁,且自杀风险极高,必须快速干预。”艾春启教授语气坚定。在充分沟通并详细说明治疗方案与风险后,医疗团队决定为王先生实施加速经颅磁刺激治疗。

那么,什么是“加速经颅磁刺激”呢?它需要开刀或麻醉吗?艾春启教授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一次对大脑“情绪开关”的温和唤醒——通过高强度、高频次的磁脉冲,精准刺激大脑前额叶,修复掌管情绪的神经回路。“加速”二字尤为关键:原本需要数周完成的疗程,被压缩到几天之内,特别适合像王先生这样急需“抢时间救命”的高危患者。整个过程无创、无需麻醉,也避免了全身用药的副作用,正好解开了王先生“吃药无效又怕副作用”的心结。

治疗进行到第五天,一个细微却动人的变化出现了:一向沉默的王先生主动对妻子说:“我有点饿,想喝碗粥。”那一刻,妻子的眼泪夺眶而出,却带着笑意:“我们原以为至少要一两个月才能看到一点变化,没想到太和的技术这么了不起,才五天,就让我们看到了光。”

在太和医院快速抗抑郁中心,像王先生这样“从绝望中重生”的故事还有很多。

张昊在这里特别想对你说:放弃生命,从来不是抑郁症唯一的出口。就像王先生,哪怕走过那么多弯路,最终还是在这里迎来了属于他的黎明。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被抑郁的阴影笼罩,脑海中闪过“活着没意义”的念头——请一定不要独自承受。及时走进专业的医疗机构,勇敢地伸出求助的手。现代医学已经拥有越来越多有力的“武器”,能够为你驱散黑暗,找回光亮。

艾春启教授常说:“黑夜再长,黎明终会到来。”请你一定相信:你值得被看见,也值得等一场属于自己的天亮。

这里是《太和夜话》,愿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迎来生命的转机;愿每一个家庭,都能走出阴霾,重拾温暖。明晚此时,聆听这座城市的心跳。

(节目编辑:雷勇 龚艳琳  通讯员:李毓霞  播音:张昊)

编辑:思渺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