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水新语丨以体魄之强健育时代之新人——浅谈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

时间:2025-11-25 10:34 来源:十堰融媒
  • 微信
  • QQ空间
  • 微博
  • QQ好友

秦楚风评论员 陈新

健康的体魄从来都是人生的基石,更是国家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近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提出八方面重点任务、二十条具体举措,旨在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这份文件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理念,系统部署了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明确提出到2027年以义务教育阶段为重点,全面高质量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

“二十条”的核心突破,在于从“时间保障”到“质量提升”的全面进阶。将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明确为不低于2小时,并非简单的时长加码,而是通过“课程+大课间+课后服务+早操”的多元组合,打通课内外、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壁垒,让运动从“附加项”变为“必修课”。更值得关注的是,政策首次将“毕业生运动习惯养成率”纳入核心目标,跳出了“唯体质数据”的局限,通过走班制、俱乐部制等灵活教学形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实现“以体育人”从短期成效到长期习惯的深度转变。

精准施策与系统协同是此次政策的鲜明特色。面对不同学段、不同体质学生的差异需求,“二十条”构建起“监测—分析—反馈—干预”的全链条机制,既为体质薄弱学生提供个性化帮扶,也为体育特长学生搭建成长通道,真正实现“面向人人”的普惠价值。在资源保障上,新型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共享、数字赋能体育教学等举措,直击师资不足、场地有限等长期痛点;而部门协同、家校社联动的机制设计,更打破了单一主体推进的瓶颈,让体育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辐射至社会。

 体育不仅是强身之术,更是育人之径。“二十条”所倡导的“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新样态,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更能在竞技中培养拼搏精神,在协作中涵养团队意识,实现体育与德、智、美、劳的深度融合。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期待各地在推进过程中,既要严格执行时长保障、师资建设等硬性要求,也要因地制宜创新实施路径,避免形式主义;更需通过宣传引导转变“重智育轻体育”的传统观念,让运动成为校园新风尚、家庭好习惯。相信在政策合力的推动下,新一代青少年必将以强健的体魄、昂扬的姿态,为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筑牢人才根基。

相关链接:教育部等5部门发布20条举措,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编辑:陈琦

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标题:
网址:
错误内容:
姓名:
电话:
 
新闻热线:
投稿邮箱:
网络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