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风讯(十堰融媒记者 龚艳琳)当一颗心脏濒临衰竭,每一次搏动都可能成为绝响,生命如何在千钧一发之际被拉回?答案就藏在一项名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心脏动力引擎”之中。那么。这项技术是如何在生死关头力挽狂澜?11月25日,FM101.9十堰交通音乐广播《健康问太和》节目特邀十堰市太和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主任、副主任医师谢华强,为大家答疑解惑。

日前,十堰市太和医院就通过这项技术成功挽救了一位患者的生命。58岁的陈先生(化名)因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入院,情况万分危急。“患者入院时已出现严重的心源性休克,心脏射血分数仅为25%,血压难以维持,意识模糊。”谢华强回忆道。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同时,为他置入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进行循环辅助治疗。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的5天里,陈先生的心脏功能逐渐恢复,最终成功渡过难关。
谢华强主任形象地解释道:“我们可以把危重状态下的心脏,想象成一匹疲惫不堪、拉不动车的马。它没有力气把血液有效地泵到全身,病人会陷入休克,生命垂危。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就像一位精准的‘推车人’,在最关键的时刻助它一臂之力。”
据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一根精巧的导管,顶端带有一个细长的球囊。医生通过大腿的股动脉,将其逆行送到胸腔的降主动脉——即心脏刚刚把血泵出去的主干道上。
这个放置在心脏旁边主干道的“球囊”如何实现“助推”?其精髓在于“反搏”——与心脏跳动的节律精准配合,反其道而行之。
“当心脏舒张时,球囊迅速充气,像水坝一样瞬间把主动脉堵住一大部分,这能显著提升大脑、冠状动脉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压力,极大地增加心肌本身的供血,让疲惫的心肌获得‘能量补给’。”谢华强解释,“而当心脏下一次收缩,需要用力泵血前的一刹那,球囊瞬间放气,在主动脉里立即‘让开道路’。这就产生了‘空吸’效应,大大减轻了心脏泵血需要克服的阻力,相当于为心脏卸载了负担。”
这一充一放,一增一减,完美配合心跳,精准实现了“增加供血”和“减轻负荷”两大核心目标,犹如一个精准的节拍器,在心脏最需要帮助的瞬间给予支持。
在临床应用中,这项“生命引擎”主要应用于上述案例这样的极其危重的心脏场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心脏泵功能急性崩溃的最危险状态);心脏外科大手术后,心脏暂时无法脱离体外循环机,需要辅助过渡;为等待心脏移植的终末期患者争取宝贵时间。
谢华强强调,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核心价值在于稳定生命体征,为后续的决定性治疗——无论是介入手术、搭桥手术还是其他治疗,创造宝贵的机遇窗口。
“这是一项顶尖的循环辅助技术,是危重症医学和精准医疗结合的典范。”谢华强表示,“我们通过严密监护,精准调控球囊反搏的每一个参数,确保它与患者自身的心跳和谐共鸣,实现最大程度的辅助效果。这项技术为我们赢得了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甚至挽救生命的最宝贵时间。”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不仅展现了现代医学的高精尖水平,更体现了医疗工作者不放弃任何希望的执着与智慧。通过一切先进手段,医学界正持续为每一位危重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编辑:思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