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叠加效应。
面向“十五五”,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正加速重塑区域发展新局面,对区域生产力布局、体系重构和治理方式变革提出更高要求。各地区也积极探索发挥区域战略叠加效应的系统化实现路径,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层面推动战略衔接、要素高效配置和功能协同优化,不断增强区域发展能级与整体效率。
近年来,湖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重大使命任务,主动在国家区域战略大局中谋划推进、担当作为,在推动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地区崛起等区域战略叠加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当前,湖北正处在多重战略叠加、机遇汇聚的关键时期。实现从战略叠加到效能叠加的跨越,需要在战略统筹、要素集成、平台建设、激励机制等关键环节同向发力,加快构建可持续、可放大的区域战略叠加效应体系,提升区域战略叠加的整体效能。
一是强化支点建设统筹能力,构建多重区域战略在湖北叠加的协同格局。进一步提升战略统筹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国家战略、省域战略、区域规划的深度衔接。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与中部地区崛起两大战略的叠加中找准方位、发挥优势,以系统化思维统筹空间布局、产业协作与资源配置,实现同向发力、互促共进。
二是推动要素高效配置,构建支撑区域战略叠加的现代要素体系。围绕科技、人才、数据和生态等关键要素,完善跨区域统筹、集成配置和动态适配机制,提升要素对发挥区域战略叠加效应的支撑力。加快建设中部人才高地,形成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链体系。打造中部数据要素流通枢纽,提升数字要素的跨区域匹配效率。完善长江流域生态协同治理机制,使生态要素成为战略叠加效应的重要牵引力量。
三是强化平台体系构建,提升区域战略叠加效应的承载能力和放大能力。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枢纽开放、绿色低碳等关键领域,系统布局一批战略性、支撑性、牵引性重大平台。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涵盖研发、制造、流通、服务的完整功能体系。通过“项目链”带动“产业链”、以“平台群”提升“功能群”,推动各类平台间高效协同。
四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释放区域战略叠加效应的内生动力。建立以战略贡献度、区域协同性、创新驱动能力为核心的绩效评价机制,把释放区域战略叠加效应纳入重点考核指标。在重点领域探索先行先试,释放地方改革创新积极性,推动形成敢闯敢试、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
五是健全保障体系,把区域战略叠加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更强执行力推进重大战略任务落地。健全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进度清单制度,形成闭环推进的工作机制。健全常态化督办、评估和反馈机制,对重点任务实施节点管理、结果评估和跟踪问效,提高战略任务执行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把区域战略叠加形成的区位优势、科教优势和产业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和功能优势。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杨刚强)
编辑: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