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宜昌气象台发布今年首个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热浪滚滚,何处可觅一方清凉?
连日来,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记者走进工会驿站、防空洞、红领驿站、社区服务中心以及部分志愿服务点,实地探访宜昌城区街头巷尾的纳凉点,切身感受各地各部门关心关爱高温下劳动者及市民的“凉策”。
工会驿站
458个“歇脚地”成“幸福站”
7月16日中午,记者带着一身热气走进24小时开放的伍家岗区福久源商圈工会驿站,清爽的空调冷风扑面而来,暑意顿消。智慧大屏上的数字跳动一下,记者成为当天第241位前来避暑的“客人”。
伍家岗区福久源商圈的工会驿站。 记者 高然 摄
下午2点,不少人结束午休开始了工作,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才开始吃午饭。驿站里,为户外劳动者准备的冰箱不停地开开关关,从家里带来的爱心便当被陆续送进微波炉“旋转”。碗筷的轻快碰撞声中,大家吃着饭菜,聊着早上的趣事儿,脸上带着笑容。
快递小哥胡太山边喝着绿豆稀饭,边告诉记者,热天里能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吹空调、充电、休息,他很满足。“想回家午休,刚一进门派单就来了。所以每天只好把饭菜带过来,放在公用冰箱里,中午过来热了吃完继续忙,不耽误事儿。”胡太山说。
说话间,驿站的隔热门帘被掀起,外卖小哥冯尧拎着一份凉面匆匆进屋。“上午跑了18单,在外面晒了大半天。一进驿站凉风一吹,半天的疲惫都消失了。”冯尧边往嘴里扒拉着凉面边告诉记者,下午2点到3点是大部分快递小哥的休息时间,到驿站休息的很多。
“绿豆汤好了,大家都来尝一尝,降降温。”差不多吃完饭菜,工会驿站工作人员张群芳熬煮的绿豆汤也正好出炉。兑过凉水,一杯杯清爽的绿豆汤被送到了每个人手中,又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
“7月以来,我们每天都准备绿豆汤给大家消暑,空调也持续送风,无论什么时候,这里都敞开大门。”张群芳说。
伍家岗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户外劳动者喝水难、热饭难、歇脚难等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9月,福久源商圈工会驿站建成并投入使用,设置了饮水机、微波炉、医药箱、冰箱、充电处、沙发、储物柜、女性用品箱等设施设备,为户外劳动者提供了热可纳凉、渴可饮水、累可歇脚、雨可栖身、伤可用药、餐可热食的温馨服务,满足了户外劳动者的基本需求。据统计,7月以来,驿站日均接待超600人次,累计接待超过36.5万人次。
千方百计将街头巷尾的“歇脚地”建成充满温情的“幸福站”,宜昌市总工会以驿站建设为纽带,将“娘家人”的关怀融入城市治理的毛细血管。目前,全市共有458个工会驿站面向户外劳动者开放。
社区服务中心
居民消夏的“心头好”
7月14日下午2点半,暑气正盛。市民王功胜摇着一把老蒲扇,提着茶杯,熟门熟路地走进了西陵区学院街道环城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记者跟随他进入室内,凉爽的空气里,飘散着淡淡的茶香、书页的墨香和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
西陵区环城北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记者 蔡昶 摄
“老刘,你来啦!”王功胜一眼就看到了老街坊刘帮继,两位老邻居把茶杯放在一旁的桌子上,就落座开始聊天。“这儿凉快又有邻居们聊天,社区真是办了件大好事!”王功胜啜了口热茶,脸上满是舒心的笑容。
记者环顾四周,只见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插座、便民打印机一应俱全,可以满足纳凉居民的日常小需求。两侧的书柜里,满是各类图书和报刊。
正值高温暑假,大厅一侧的儿童区域也成了孩子们的欢乐小天地。色彩缤纷的墙面上,“快乐学习、积极向上”等标语传递着温暖与活力。可爱的玩偶、小巧的滑梯,尽显童趣。不少孩子在这里玩耍,现场欢声笑语不断。
记者注意到,虽然大厅里人来人往,老人闲聊,孩子玩耍,还有人安静地看书,但整个空间却显得井然有序。现场社区工作人员和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目光始终关注着全场。他们或为老人续上热水,或引导新来的居民,或轻声提醒孩子们注意安全。
“这么热的天,居民愿意来,我们就得服务好。”环城北路社区党委副书记蔡蓉表示。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多年前就主动“压缩”办公空间,将一楼500平方米的“C位”完全让出来作为公共活动区。
面对纳凉高峰,该社区成立了服务专班,每天确保至少3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现场值守。除了保障基础的纳凉需求,社区还精心策划了“公益电影进社区”、非遗扎染体验等活动,让居民在清凉之余,精神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
防空洞
恒温避暑的“惠民洞天”
“17号就正式开放了!希望这里能成为周边居民夏日避暑的清凉港湾。”7月16日上午,伍家岗区白马山社区防空洞纳凉点,社区工作人员忙碌地布置着准备开放的防空洞主道。
伍家岗区白马山社区防空洞纳凉点。 见习记者 闻珮淇 摄
据了解,“山水洞天”于2023年首次作为纳凉点对外开放,今年经过全面完善装修后,开放面积从去年的500平方米扩展至1048平方米,实现了全面开放。
走进洞内,焕然一新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墙面经过重新粉刷,整体布局也更加开阔有序。考虑到防空洞湿度较大,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特意放置了大量除湿机,有效改善了洞内环境,让居民在凉爽的同时也能保持舒适体感。
“洞内23-25℃的恒温,是兼具人防功能与惠民属性的场所,战时能发挥防空作用,平时则为群众提供便利和实惠。”市国防动员办公室维护站站长徐忠国说。
记者看到,洞内功能区域的设置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居民的需求。阅读区域内书籍报刊摆放整齐,居民可在此静心阅读;小剧场内偶尔还会举办各类活动;台球桌旁不时传来清脆的撞击声;乒乓球桌更是吸引了不少居民,成为洞内的一大亮点。
白马山社区党委书记黎顺洪表示,为了让纳凉点更好地服务居民,后期计划在洞内举办乒乓球比赛、三峡日报小记者剧场等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还考虑将主题党日活动放在洞内举行,让“山水洞天”成为集避暑、休闲、学习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从首次开放到全面升级,“山水洞天”的每一处变化都彰显着政府对民生需求的深切关注。
红领驿站
“1+N”服务的“清凉港湾”
7月14日上午,在位于西陵区吾悦广场商圈的红领驿站,空调凉风扑面而来,不少外卖骑手或短暂休息,或给手机充电,享受着难得的清凉时光。
西陵区吾悦广场商圈的红领驿站。 记者 时刚 摄
“驿站建好后,对我们的帮助真的太大了!”已成为驿站常客的外卖骑手顾龙胜笑着说,以前夏天他都是十分无奈地到地下车库躲太阳。“但地库还是蛮热,驿站建好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固定的纳凉歇脚点。”
西陵区窑湾街道金斗山社区网格员邓兴艳说,驿站配备空调、沙发、饮水机、微波炉、急救小药箱等“八可”免费设施,骑手们渴了累了可以进站歇歇脚,而且站内还设置有网格员和客服电话,24小时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任何需求,可以随时联系网格员。
据了解,金斗山社区管辖的吾悦广场商圈,长期活跃着近200名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社区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这些新就业群体存在“休息难、饮水难、充电难”等诸多问题。
为切实解决这些急难愁盼,社区联合广大商户创新打造“微光·吾悦幸福汇”商户联盟,不仅建设24小时开放的“红领驿站”,还在商圈各处设立10多家“红领加油吧”微站点,构建“1+N”全域覆盖的服务矩阵,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即时饮水、快速充电、临时休憩等便捷服务。
“为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外卖骑手龚长椤笑着说,社区联合商家提供免费饮水和休息的地方,对他们非常友好。
吾悦草堂大药房店长汪琼说,药店除了免费提供饮水、休息、测血压和血糖等服务外,还有免费的藿香正气水、人丹、薄荷糖等,帮助小哥们预防中暑,让他们更好地工作和生活。
如今,星轶影城、名家大作自助烤肉等一批商家已加入其中,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提供着暖心的送清凉服务,社区构建的“1+N”暖心服务矩阵已经成为周边新就业群体的“清凉港湾”。
“目前,红领驿站每月服务超1400人次,‘红领加油吧’日均服务超50人次。”金斗山社区党委书记牟文婷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更多商户,做大做强“微光·吾悦幸福汇”商户联盟。
志愿服务点
贴心舒适的“凉茶驿站”
“这里有凉茶免费喝,屋里空调开了,进来歇一会儿!”7月16日早上7点30分,在西陵区西陵街道气象台社区,“老汪茶社”的“掌柜”汪成伟已站在门口,热情地招呼过往行人。
西陵区气象台社区志愿服务点——“老汪茶社”。 记者陈飞 摄
汪成伟是社区志愿者,今年71岁,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汪”。天气一热,附近的人们爱去“老汪茶社”纳凉消暑。
“天气预报说今天高温,我昨天下午煮了200多斤凝清茶,一大早大家已经喝完一壶了。”老汪一边往凉茶壶里加冰块一边介绍着,身上的红马甲已经湿透。
为帮过路行人解暑,老汪花了不少心思。在冰柜上,摆着一大一小两个老式陶壶,旁边放着一个保温桶。大小陶壶里装的是昨晚泡好的凝清茶,小壶略冰,大壶更冰,保温桶里装的是常温冷开水。“茶社”还有爱心单位捐赠的瓶装水,为周边的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小哥以及交警等群体免费提供饮用水。
7点40分,已陆续有路过行人走进“茶社”歇脚。茶社房间不大,进门就感到一阵凉爽。几张桌子一字摆开,两把落地扇靠墙摆着。“茶社早上6点半左右开门,晚上9点左右关门。气温不高时,就开风扇。高温天气就要早早地把空调打开。”老汪介绍说,附近老年居民赶早买菜,腿脚不好的需要在这里歇一会儿,跟邻居聊聊天。下午,邻里们爱在这里消暑纳凉、看书、下棋等。
“老汪茶社”最大的特色是提供凝清茶,又叫“一匹罐”茶。“凝清茶一般泡两道,然后用土陶壶装着,放在空调房里冷却。”老汪介绍,像今天用的凝清茶,头一天花了4个多小时才做好。茶水放在门口,要随时往壶里加冰块,避免高温变质。
“小壶的凉茶没那么冰,你倒这个喝,对胃好一点。”看到有人来到茶摊前,老汪介绍。记者倒了一杯,喝下去一丝丝甘甜、清凉入喉。旁边正在倒茶的吴阿姨念叨:“这个茶,我在这里都喝了好几年了,搞得蛮好!”
记者 高然、蔡昶、时刚、梅芫、陈飞,见习记者闻珮淇
通讯员 王均兰、周春霞、刘翔坤、王雨
编辑:陈琦